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地球与气候

从空气到岩石:应对气候变化的榕树

本站发布时间:2025-08-03 12:35:16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该研究于本周在布拉格举行的戈尔德施密特会议上公布。

这些原产于肯尼亚的树木,是首批被证实具有这种能力(称为草酸-碳酸盐途径)的果树之一。

所有树木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碳,构成其树干、树枝、根和叶;这就是植树被视为减缓CO2排放潜在手段的原因。

某些树木还会利用CO2生成草酸钙晶体。当树木局部腐烂时,这些晶体被特定的细菌或真菌转化为碳酸钙——与石灰岩或白垩相同的矿物。这提高了树木周围土壤的pH值,同时也增加了某些养分的可利用性。碳酸钙中的无机碳在土壤中的寿命通常远长于有机碳,使其成为更有效的CO2封存方法。

苏黎世大学(UZH)高级讲师迈克·罗利博士正在戈尔德施密特会议上介绍该研究。他表示:"我们了解草酸-碳酸盐途径已有一段时间,但其固碳潜力尚未得到充分考量。如果为了农林业而植树,利用其以有机碳形式储存CO2的能力并生产食物,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还能额外以碳酸钙形式封存无机碳的树种。"

来自苏黎世大学、肯尼亚内罗毕技术大学、萨达纳森林组织、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纳沙泰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了肯尼亚桑布鲁县种植的三种无花果树。他们确定了碳酸钙形成的范围距离树体有多远,并鉴定了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在斯坦福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同步辐射分析,他们发现碳酸钙既在树干外部形成,也在木材更深处形成。

 

罗利博士解释道:"碳酸钙形成时,树木周围的土壤碱性增强。碳酸钙既在树木表面形成,也在木材结构内部形成,可能是微生物在分解表面晶体的同时,也渗透到了树木更深层。这表明无机碳在木材内部的封存深度超出了我们先前的认知。"

在研究的三种无花果树中,科学家发现Ficus wakefieldii(韦克菲尔德无花果)将CO2封存为碳酸钙的效率最高。他们现计划通过量化该树种的水分需求和果实产量,并详细分析不同条件下可封存的CO2量,来评估其农林业适用性。

关于草酸-碳酸盐途径的大部分研究都在热带生境中进行,且集中于非食用树种。首个被确认具有活跃草酸-碳酸盐途径的树木是非洲楝(Milicia excelsa),其一生可在土壤中封存一吨碳酸钙。

草酸钙是最丰富的生物矿物之一,多种植物都能产生这种晶体。将草酸钙转化为碳酸钙的微生物也分布广泛。

"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识别碳酸钙,"罗利博士说明,"然而,即使在湿润环境中,碳仍能被封存。迄今已有多种树木被确定能形成碳酸钙。但我们相信还有更多。这意味着在种植林木或果树时,草酸-碳酸盐途径可能是一个重要且未被充分探索的助力减缓CO2排放的途径。"

戈尔德施密特会议是全球顶尖的地球化学会议,由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和美国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主办,预计将有4000人参会。会议将于2025年7月6日至11日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举行。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