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地球与气候

水下机器人捕捉到水下波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3 10:59:09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由航空与机械工程百年教授约翰·达比里(John Dabiri,博士'05届)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团队,正在利用水母穿越海洋和深海探测的自然能力,为它们装配电子设备和仿生"帽子",使这些生物能在航海旅程中携带小型有效载荷,并将探测结果传回海面。这些仿生水母必须应对遭遇的海流涨落,但这些无脑生物无法自主决定最佳航行路线,且一旦部署便无法远程操控。

"我们知道强化水母能成为出色的海洋探索者,但它们没有大脑,"达比里表示,"因此我们一直在研发:若赋予这些系统水下决策能力,其大脑应具备何种功能。"

如今达比里与其前研究生彼得·贡纳尔森(Peter Gunnarson,博士'24届,现任职于布朗大学)找到一种简化决策过程的方法,可帮助机器人(或潜在的强化水母)借助洋流产生的湍流涡旋前进,而非与之对抗。研究人员近期在《PNAS Nexus》期刊发表了这项发现。

为此,贡纳尔森重启了实验室的老搭档:CARL-Bot(加州理工学院自主强化学习机器人)。数年前贡纳尔森建造该机器人时,已开始将人工智能融入其导航技术。但他近期发现了比AI更简单的水下决策方案。

"我们曾思考水下航行器利用湍急水流推进的方法,并设想这些水流或许能为小型设备创造优势而非阻碍,"贡纳尔森解释道。

为精确解析洋流对机器人的作用机制,贡纳尔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16英尺水箱壁安装推进器,反复生成涡环——本质上是水下版的烟圈。这种涡环精确模拟了水下探测器在海洋混沌流体中遭遇的扰动类型。

 

通过CARL-Bot搭载的单点加速度计,贡纳尔森测量机器人受涡环推动的运动轨迹。他观察到机器人间歇性被涡环捕获后,会瞬间穿越整个水箱。这促使研究团队思考能否主动利用该效应。

团队为此开发了简易指令:当CARL探测到涡环相对位置后,可自主调整姿态(用贡纳尔森的话说)"跳上去搭便车免费穿越水箱";亦可主动规避不期望的涡环推动。

达比里指出该过程蕴含仿生学原理——借鉴自然界的生存策略。例如翱翔的鸟类常借强风省力而非逆风飞行;实验也证实鱼类会利用海洋漩涡节省能量。但自然系统均依赖复杂感官输入与大脑决策。

"彼得的突破在于:仅需单个加速度计传感器与相对简单的控制法则,就能利用环境能量实现点对点移动,获得类似优势,"达比里强调。

展望未来,达比里计划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混合水母:"通过搭载加速度计监测系统受水流推动状态,有望展示利用环境流高效推进的同等能力。"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Peter Gunnarson, John O. Dabiri.Surfing vortex rings for energy-efficient propulsion.Submitted to arXiv, 2025 DOI:10.48550/arXiv.2407.16839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