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地球与气候

动物园生活促进红毛猩猩的物体探索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3 12:10:04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我们的研究表明,动物园中的红猩猩不仅探索行为更频繁,而且探索方式也截然不同,"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伊莎贝尔·劳默表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即使面对同类物品,圈养红猩猩展现出更丰富的动作模式库,且更倾向于使用工具或同时操控多个物体。"

这项研究对比了野生与圈养红猩猩在广泛年龄范围内的探索性物体操作(EOM)行为。数据采集自印度尼西亚Suaq Balimbing研究基地的33只野生个体(年龄范围6个月至76岁)以及德国和瑞士四家动物园的24只个体(年龄范围7个月至49岁)。总计分析了约12,000次EOM事件。

研究显示,圈养红猩猩探索周围物体的频率显著高于野生同类,但单次探索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野生红猩猩主要探索自然存在的物体(如植物、树皮、树枝),而圈养个体则接触更多样化的丰容物品(如塑料玩具、益智玩具、可堆叠物品)。关键发现是:红猩猩初次进行特定类型探索的年龄在两种环境中基本一致,表明存在内在发展序列。然而,圈养红猩猩的探索行为持续至成年期,而野生个体的EOM在约8岁离乳期后急剧下降——这很可能源于野外生存压力,觅食需求与持续警戒使其无暇探索。

在人类婴儿中,物体探索有助于认知质地、重量等物理特性并促进认知运动发育——这种模式在众多非人动物中同样存在。圈养红猩猩通过与多样化丰容物品的互动,加之拥有更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探索性学习,其强化的探索行为可能提升认知灵活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发现深刻揭示了环境对动物行为与认知发展的重大影响,"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卡罗琳·舒普利强调。"同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契机——通过比较野生与圈养动物,我们能更全面理解物种认知潜能的真实边界。"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r.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Isabelle B. Laumer, Shubhangi Kansal, Anais van Cauwenberghe, Tri Rahmaeti, Tatang Mitra Setia, Roger Mundry, Daniel Haun, Caroline Schuppli.Wild and zoo-housed orangutans differ in how they explore objects.Scientific Reports, 2025; 15 (1) DOI:10.1038/s41598-025-97926-z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