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局、部落以及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许多幼年鲑鱼的行为方式与以往认知不同。研究结果发表于同行评议期刊《生态学与环境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他们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州溪流中,多达22%的幼鲑会顺流游入海洋,随后可多达9次溯游进入其他河流。它们最远可抵达沿岸40英里外的河流。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局西北渔业科学中心的鲑鱼科学家、本研究合著者托德·贝内特表示,这些幼鲑并非永久性进入海洋,而是在沿岸数英里范围内游弋,在淡水和咸水之间迁移,并在途中探索不同河流。
科学家指出,绵延的海岸线及其河流为探索中的幼鲑构成了巨大的育幼场。研究人员记录了银鲑、硬头鳟和割喉鳟利用被咸水分隔的沿海河流的情况,并推测其他物种可能也存在类似行为。
"这些区域的连通性远超我们既往认知,而鲑鱼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西北渔业服务中心的研究科学家、本研究第一作者斯图尔特·蒙施表示,"这为我们更完整准确地描绘了它们利用的栖息地,有助于我们做出促进种群恢复的科学决策。"
短暂试探与长期栖息
研究人员最初注意到,在某条河流植入微型芯片标记的鱼群会溯游至数英里外的不同河流。随着追踪更多幼鱼,他们发现有些会短暂试探性进入陌生河流,另一些则在孵化地以外的河流度过整个冬季。他们在奥林匹克半岛和北加利福尼亚的溪流中均记录到迁移的幼鱼。
在非连通河流间迁移的能力意味着,部分幼鲑甚至可能临时利用没有产卵成鱼的小支流。科学家们在论文中指出,这些鱼类"构建的迁移路径远比当前认知更为复杂,可能进入人类预期之外的淡水栖息地"。
广域活动的幼鱼通过寻找新的优质栖息地来增强种群韧性,以应对环境变化。迁移途中它们可能与异地鲑鱼集群,获取寻找最佳避难所和猎物的线索。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暴雨常使溪流在数小时内从涓涓细流变成汹涌洪流,这会通过移动或冲走河道内林木与砾石而改变可用栖息地。通过在不同溪流间转移,鲑鱼可能找到稳定性更高的栖息地,从而大幅提升存活几率。
但与此同时,淡咸水之间的迁移会使鱼类暴露于更多天敌威胁。"它们是众多物种的理想猎物,因此迁移过程既承担风险也获得收益,"贝内特解释道。
"它们在搜寻力所能及的最佳机遇,"蒙施补充道,"通过移动,它们也在分散风险——当环境变化时,部分个体可能找到更适合生存的替代栖息地。"
科学家们早知溯游的成年鲑鱼有时会误入非其幼时孵化的河流。但研究人员表示需进一步监测才能确认,这种现象是否与它们幼年时期探索不同河流的经历相关。
远距离迁移的鲑鱼种群
在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半岛的一系列溪流中,研究人员记录了近900尾银鲑、硬头鳟及鳟鱼幼体在不同流域间迁移。根据标记年份和河流的不同,其中多达22%的标记幼鱼被重复检测到。多数仅在两个流域间迁移,约8%的个体在三个设有标记检测器的流域间迁移多达9次。
在北加利福尼亚,科学家记录了28尾银鲑在流域间迁移。其中一尾从红木溪支流游至南部约40英里外通向洪堡湾的流域。通过综述其他研究,他们发现三大洲的鲑鱼种群均存在类似迁移证据,由此推测该行为具有普遍性。
幼鲑在多年间通过高频路径和低频路径进出不同流域。当溪流变得拥挤时,幼鲑的分散活动可减少种群竞争并提高存活率。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仅监测了设有设备的流域,该研究可能仍低估了跨流域迁移的鱼群数量。其他个体可能在未监测流域间迁移而无法被识别。
这些发现表明鲑鱼科研及管理人员必须"勇于突破教科书中的常规范式",贝内特强调:"若非机缘巧合开展观测,我们无从知晓这种现象。即便历经数十年研究,鲑鱼总能找到让我们惊叹的方式。"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NOAA Fisheries West Coast Regio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tuart H Munsch, Todd R Bennett, Jimmy Faukner, Madison J Halloran, Karrie M Hanson, Martin C Liermann, Michael L McHenry, John R McMillan, Raymond E Moses, Bob Pagliuco, George R Pess, Katherine R Stonecypher, Darren M Ward.Juvenile salmonids traverse coastal meta‐nurseries that connect rivers via the sea.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5; DOI:10.1002/fee.2848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