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Shermin de Silva研究濒危亚洲象,并报告了其栖息地不断缩小的情况,这一下降趋势导致人与象之间发生领土冲突。
de Silva与研究报告合著者现于《生态解决方案与证据》期刊提供了人类向野生动物投食造成严重后果的新证据。该报告指出,这种投喂行为可能导致野生动物习惯人类存在,使动物变得更大胆且更容易引发问题。即使对于生活在没有原生象群地区的人们,这项新研究也提供了关于与任何与我们共存的野生动物物种互动的警示信息。
野生大象是亚洲的主要旅游吸引力,斯里兰卡和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后几个数量可观的亚洲象种群。
在斯里兰卡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de Silva研究了18年来大象与游客的互动情况。她发现聚集在公园南部边界游客附近的大象养成了"乞食"行为,并已习惯含糖食物,有时甚至会冲破围栏以持续获得喂食。由于大象被吸引至围栏区域,已导致多人伤亡,至少三头大象死亡,另有其他大象误食塑料食品袋等污染物。此类密切的人与野生动物接触(包括游客从观光车上投喂动物)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给动物的风险。
在印度锡古尔地区,研究报告合著者Sigur自然信托基金的Priya Davidar和Jean-Philippe Puyravaud观察到11头雄性亚洲象的投喂互动案例,其中4头疑似因人为原因死亡。一头大象成功康复并恢复了自然觅食行为。
"许多人,尤其是外国游客,认为亚洲象像家养宠物般温顺驯服,"生态学、行为与进化系教员、非营利性保护组织"象鼻与枝叶"创始人de Silva表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具有威胁性的野生动物,为了拍照或自拍而过度靠近,最终可能导致双方悲剧。"
研究发现在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估计存活的800至1,200头大象中,观察到66头公象(占当地亚洲象雄性种群的9%至15%)存在乞食行为。包括名为Rambo的知名公象在内,部分大象因多年向游客索要食物而成为当地明星。
"食物条件化的动物可能变得危险,导致野生动物、人类或双方受伤及死亡,"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潜在益处。"
鉴于野生大象投喂作为持续活动难以有效监管,研究作者建议应严格执行投喂禁令。
研究者承认游客多数出于善意行事,正如全球许多地区向当地野生动物投喂或遗留食物的人们。他们的行为动机可能是帮助自然界的"朋友",并从这类互动中获得满足感。"但这会鼓励野生动物向人类索取食物,将其吸引到可能危及自身或人类的区域,"de Silva说,"这可能成为物种间疾病传播的渠道。若该行为普遍化(尤其对幼年动物),此类投喂还会导致动物丧失自主觅食能力。"
de Silva指出,此类互动可能改变动物的迁移模式,如果过度依赖人类施舍,甚至可能导致它们丧失对天然食物来源的认知。
de Silva敦促,除极少数特例外,人们应避免投喂野生动物,并鼓励开展负责任的生态旅游。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hermin de Silva, Priya Davidar, Jean-Philippe Puyravaud.Don't feed the elephant: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food-provisioning wild elephants.Ecological Solutions and Evidence, Volume 6, Issue 3 DOI:10.1002/2688-8319.70060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