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太奇怪了,我直奔导师办公室问他那是什么,"正在马普动物行为学研究所(MPI-AB)攻读博士学位的戈兹伯勒回忆道。生物学家们知道这是一种罕见的动物行为,于是立即展开调查。如果有更多证据表明此事在岛上发生,他们坚信自己会发现:"我们拥有吉卡隆岛全年所有摄像头的录像,"MPI-AB研究组长兼戈兹伯勒的导师布伦丹·巴雷特说,"因此我们可以重建现场,看看这种怪异行为是孤立事件还是更大现象。"
始作俑者
戈兹伯勒手动筛查了该时段部署的所有摄像头收集的数万张图像和视频。她发现的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不同的吼猴幼崽被搬运。几乎所有案例中,搬运者都是同一个体:一只她命名为"小丑"的亚成年雄性。这些观察引发了几个疑问:小丑如何获得这些幼崽?为何持续数日搬运它们?
"起初我们推测可能是收养行为,"戈兹伯勒说。现有轶闻表明某些动物会收养其他物种的幼崽。2006年著名案例中,一对卷尾猴成功收养并养大了一只狨猴幼崽。但这种解释存在疑点:动物收养行为几乎均由雌性实施,推测是为练习"育幼"技能。"关键在于这些幼崽的专属搬运者竟是雄性,"她补充道。
随后线索中断。戈兹伯勒数月未发现吼猴搬运的新证据。"我们判定这是个体的创新行为,"巴雷特表示,"这在卷尾猴中并不罕见。它们是好奇心极强的动物,持续探索森林并尝试与环境互动。"
最终研究者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五个月后时间戳记录的系列图像视频,显示更多吼猴幼崽被搬运。论文作者咨询了伊萨卡学院的吼猴专家莉莎·科温,证实这些幼崽分属不同个体。"我们原以为是小丑故技重施,"戈兹伯勒说。但很快发现搬运行为已扩散至另外四只卷尾猴——全是年轻雄性。
传播扩散
15个月内,这五只卷尾猴先后搬运了11只不同吼猴,单次持续长达9天。影像显示吼猴幼崽紧贴年轻雄性搬运者的背部或腹部,后者照常进行日常活动,如移动或使用工具撬开食物来源。研究者将影像资料整合至交互式网站,完整记录了该行为的传播轨迹。
"完整时间线揭示了一个迷人故事:某个体偶然发起的行为,被其他年轻雄性以加速度效仿,"巴雷特分析道。作者将其定义为社会传统或文化风潮——通过社会学习在群体中传播的行为模式。这与其他动物观察到的趋势类似,如虎鲸顶"鲑鱼帽"或黑猩猩将草叶戴在耳畔作饰品。
社会学习的歧途?
然而卷尾猴时尚风潮的影响远超表象。所有被抢幼崽均不足四周大,影像捕捉到它们在父母呼唤声中被掳走——亲代在邻近树上哀鸣的场景清晰可见。其中四只幼崽确认死亡,作者推测无一幸存。"卷尾猴并未伤害幼崽,"戈兹伯勒强调,"但它们无法提供幼崽生存必需的乳汁。"
自然界常上演得失守恒的戏码,但卷尾猴从此项社会传统中获益仍是未解之谜。雄性既不食用幼崽,也不与其玩耍,携带期间亦未获得群体更多关注。"我们未发现卷尾猴的明确收益,"戈兹伯勒表示,"但也未见明显代价,尽管携带幼崽可能略微影响工具使用。"
动物文化的再思考
该研究首次记录了反复劫持并携带异种幼崽的社会传统——实施者却无明确获益。这凸显了动物文化可与人类文化产生惊人共振。巴雷特指出:"我们证明非人类动物同样具备发展文化传统的能力,即便缺乏明确功能且对周遭环境造成破坏性后果。"
他认为这指向了更深刻的研究方向:"真正有趣的问题并非'传统为何形成',而是'为何在此处形成'?"
不仅是工具使用者
吉卡隆岛的白面卷尾猴发展出独特的石器使用传统,用于敲开坚果贝类等硬壳食物。耐人寻味的是,岛上使用工具的卷尾猴与吼猴劫持者存在共性——均为雄性群体,暗示这两项社会习得传统可能同源:源自无聊感。
MPI-AB常务董事兼项目创始人梅格·克罗福特表示:"吉卡隆岛的生存似乎过于轻松。无天敌威胁且竞争者稀少,使卷尾猴拥有大量空闲时间。这种'优渥'环境为群居动物提供了创新土壤。新传统揭示:发明之母未必是生存需求。对高智商猴类而言,身处安全乃至刺激不足的环境时,无聊与闲暇已足够催生新行为。"
未来展望
研究影像捕捉期覆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团队尚未分析全部数据,故不确定该传统后续延续程度。但若此行为扩散至其他卷尾猴群体,或持续影响吉卡隆岛的濒危物种吼猴种群,可能引发科伊巴国家公园的保护问题。
"目睹行为传播对我们所有人产生深远影响,"克罗福特坦言。"因此我们深感有责任持续向这群灵长类自然种群学习——据我们所知,它们是地球上唯一践行此奇特传统的群体。"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r.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Zoë Goldsborough, Margaret C. Crofoot, Odd T. Jacobson, Lisa Corewyn, Evelyn del Rosario-Vargas, Julián León, Brendan J. Barrett.Rise and spread of a social tradition of interspecies abduction.Current Biology, 2025; 35 (10): R375 DOI:10.1016/j.cub.2025.03.056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