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认知心理学研究员杰西卡·韦特而言,视觉的复杂性远超表面认知。
近十年来,这位心理学副教授发表了大量研究,证明视觉会随行为变化而改变——视觉具有动作特异性,而非通用目的。韦特最著名的实验包括:棒球运动员击球更准时,会感觉球体变大;当个体体能不足或背负沉重背包时,会感觉山坡更陡峭。
韦特的视觉感知理论被冠以"激进"之名,既赢得了同行赞誉,也招致诸多批评。
为回应尖锐质疑,韦特在《心理科学》期刊发表新论文,直面"实验对象受反应偏差心理现象影响"的论点。她采用经典的动作特异性实验,以80后儿童熟悉的电子游戏《乓》(Pong)为载体展开研究。
反应偏差指受试者有意或无意地推测实验目的,从而调整行为或答案。例如:心理学导论学生参与背包负重估测山坡倾斜度实验时,可能推测"假设是背包会影响坡度感知",进而将20度坡报告为25度。
批评者认为反应偏差可能是韦特先前动作特异性感知结论的根本缺陷。
为此韦特改良经典实验:在类《乓》游戏中,受试者操纵摇杆用不同尺寸球拍拦截移动球体(难度随之变化),每次尝试后需估算球速。视觉感知领域称为"乒乓球效应"——球拍尺寸缩小时,等速运动的球体看起来更快。该效应有力支撑了行为影响视觉的假说。
本次研究中,韦特新增实验后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对实验目的的推测及其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两项各16名受试者的实验显示:仅少数人推测出实验核心(球拍越大=球显得越慢)。关键发现在于,无论受试者是否洞察实验目的,乒乓球效应均稳定显现。
"两组数据不存在系统性差异,"韦特强调,"乒乓球效应依然显著——强度与既往研究完全一致。"
韦特指出:若乒乓球效应可推广至其他动作特异性效应,即使知晓行为会影响感知,仍无法消除该效应。换言之,疲惫或负重导致的陡坡视觉偏差,不会因认知到该机制而改变。
韦特申明行为并非总是影响感知,她计划通过更多实验界定动作特异性感知的触发边界及机制。
"感知是心智的基本运作过程,"韦特表示,"这项研究正触及心智与大脑运作机制的核心科学认知。"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essica K. Witt, Nathan L. Tenhundfeld, Michael J. Tymoski.Is There a Chastity Belt on Perception?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7; 095679761773089 DOI:10.1177/0956797617730892
2025-08-04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