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工具,旨在辅助理解县级消费者行为,并研究人们在何处购买食物与肥胖相关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MC Medicine期刊上。
联合健康科学系的助理教授徐冉(译音)和博士生张高飞(译音),地理、可持续性、社区及城市研究系的副教授陈彼得(译音)及博士生吕炜璇(译音)、苗丛丛(译音),以及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林琴韵(译音),利用国家级大规模GPS追踪移动数据,研究了人们购买食物的地点,以及覆盖全美约359,000家零售商的社区内部健康食品供应位置数据。随后,他们将这些数据与肥胖相关癌症数据联系起来,以探究食品购买地点是否影响健康结果。
"肥胖与癌症密切相关,每年男性新发癌症病例的5%、女性病例的10%可归因于过度肥胖或超重,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徐冉表示。"从公共政策角度看,直觉上认为开设健康食品杂货店能改善民众饮食质量,进而降低肥胖率。"
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先前研究中,徐冉及其同事发现,除增加健康食品购买渠道外,还涉及更多因素。
"我们发现人们主要在临近社区之外的食品零售商处购物。此外,我们前期研究通过追踪人们的活动轨迹,发现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脏代谢疾病存在关联,其中与肥胖的关联性最为显著。本文中我们深入探究,试图揭示民众食品零售店访问模式与肥胖相关癌症死亡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徐冉解释道。
研究人员结合SafeGraph提供的2018-2019年GPS数据与InfoGroup的零售商位置信息,将食品杂货店、大型仓储俱乐部和农贸市场界定为健康食品场所,便利店和快餐店则归类为不健康食品来源。这些信息随后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2020年的肥胖相关癌症死亡率数据进行比对。
他们利用数据创建了基于活动的指数,反映各县居民访问健康食品场所的百分比。基于位置的指数则根据各县健康食品场所的占比计算得出。
"简而言之,我们发现追踪民众活动轨迹及其到访地点,相较于地理位置数据,对预测肥胖相关癌症死亡事件更具效力,"徐冉指出。
研究表明,基于活动的指数预测肥胖相关癌症风险的效果是传统基于位置方法的两倍。徐冉称此发现进一步强调,需要更多研究来捕捉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才能有效应对肥胖流行问题。
团队地理学家陈彼得表示,这种关联性还因多种社会人口特征而异。例如,在西语裔社区关联性更强,这可能由"西班牙裔悖论"解释——尽管风险因素处于更不利地位,西班牙裔人群往往拥有更好的健康结果和更健康的行为。
"我们还发现这种关联在社会经济地位(SES)较高的居民中更为显著,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高SES人群在杂货店购物时具备购买健康食品的经济能力,"陈彼得解释道。
徐冉及其同事正利用GPS数据等数字化工具深入探究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当前政策干预措施中看似矛盾的结果。
"以'食物荒漠'(即缺乏食品杂货店的低收入区域)为例,政府会投入资源开设新超市,"徐冉说。"但根据我们的数据,由于大部分食品零售访问发生在居民自身社区之外,我们不得不质疑:这真的是正确方法吗?我们需要聚焦实际行为和活动,这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政策成效。"
研究人员开发的指数是重要的一步,徐冉表示未来研究将着手解析消费者行为及其购买决策。在现有项目中,他们正运用GPS数据系统评估在食物荒漠开设新超市的效果。同时计划结合问卷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影响人们不在社区内健康超市购物的动态多维因素——无论是由于便利性、价格、品牌忠诚度还是其他原因,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这些选择背后的动因。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Original written by Elaina Hancock.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Qinyun Lin, Xiang Chen, Xukun Xiang, Weixuan Lyu, Congcong Miao, Gaofei Zhang, Ran Xu.Association of activity-based food environment index with obesity-related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US.BMC Medicine, 2025; 23 (1) DOI:10.1186/s12916-025-03967-6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