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群体内部沟通网络的特征(即密度和集中化)如何影响共享社会身份的发展,并进而影响群体绩效。该研究的发现可帮助管理者及其他业务领导者制定策略以提升团队绩效。
这项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表在《小群体研究》期刊上。
"我们认为,群体沟通网络的结构不仅通过影响信息交换方式,还通过改变成员的心理过程——即他们共享社会身份的程度——来影响群体绩效,"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组织行为与理论教授、本研究合著者琳达·阿戈特解释道。成员共享社会身份的群体更可能分享知识与协作,这通常带来更优的绩效表现。
在商业领域,大量工作由群体完成,协调成员间相互依赖的活动需要沟通。本研究试图确定沟通网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成员共享社会身份的程度。
研究人员在理论层面提出,群体沟通网络的两个维度——密度(成员间实际连接数与可能连接数的比率)和集中化(沟通连接集中于一或少数成员的程度)——通过相互作用影响成员共享身份的程度。他们在实验室实验中操控了沟通网络的密度与集中化。
实验中,66组四人参与者通过不同沟通网络协作完成软件开发任务。参与者招募自美国中大西洋地区某大学的公共样本池。
研究发现:当网络集中化程度较低时(成员间连接模式更相似),密度对共享社会身份和群体绩效的积极影响显著高于高度集中化网络。共享社会身份中介了网络结构对群体绩效的影响效应。
基于这些发现,作者指出:成员间连接差异较大的网络会降低共享社会认同度并损害绩效。因此,若增加的沟通连接扩大了成员差异,仅提升群体内部连接数量未必能改善绩效。领导者鼓励增加互动或参与时,需充分认知群体的现有结构。
"我们的发现有助于团队领导和管理者更有效地提升群体绩效,"本研究合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组织理论、战略与创业学副教授布兰迪·艾文表示。
作者指出研究的局限性:结果更适用于完成相互依赖任务的群体,以及成员能准确感知其沟通网络的小型团队。
"我们的工作深化了对网络如何产生群体心理效应的理解,并证明有时增加网络连接反而会使团队分崩离析,"领导该研究的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查尔顿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乔纳森·库什补充道。库什在泰珀商学院获得组织行为与理论博士学位。
本研究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及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组织学习、创新与知识中心资助。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onathan Kush, Linda Argote, Brandy Aven.The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on Shared Social Identity and Group Performance.Small Group Research, 2025; DOI:10.1177/10464964251326615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