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许多人认为只有极端形式的网络骚扰(如威胁或基于身份的攻击)才会造成重大伤害,但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现实:即使是不易察觉或间接形式的网络欺凌,也可能产生同等破坏性影响。
全球超过30%的学生面临欺凌问题,这在社交媒体和在线互动等因素加剧网络欺凌普遍存在的数字时代尤为令人担忧。
这项由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合作开展的研究,以美国2,697名初高中学生(13至17岁)为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了网络欺凌与创伤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考察了18种不同类型网络欺凌的普遍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这些类型包括排斥(被排除在在线群聊之外)、冒充(例如以他人名义创建虚假社交媒体账户)以及跟踪行为(例如在受害者要求停止后仍被追踪或监视)。
研究还探讨了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后果的严重程度,并确定了哪些青少年群体可能特别脆弱。
发表在最新一期《BMC公共卫生》上的结果显示,网络欺凌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与经过验证的九项创伤后应激临床量表密切相关。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经常被视为不太严重的排斥和拒绝行为,与对人身安全的明确威胁一样会引发创伤。同样,成为八卦或恶意网络评论的对象,与因种族或宗教等个人特征而遭受骚扰的情感伤害相当。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社会工作与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系教授、网络欺凌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中心教员萨米尔·欣杜贾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任何形式的网络欺凌——无论是被排除在群聊之外还是直接威胁——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严重创伤。我们惊讶地发现,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网络欺凌比其他类型造成更多伤害;所有类型都带来类似的创伤结果风险。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将某些行为视为'不太严重'而忽视或轻视——被排斥或成为谣言目标可能与更公开的攻击同样有害。"
研究结果挑战了只有最极端的网络欺凌案例才会导致心理伤害的普遍假设,并强调了理解每个目标独特生活经历的重要性。实际上,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网络虐待的情感影响都可能深刻影响年轻人的安全感、身份认同和幸福感,这取决于个人因素、情境背景以及来自成人、机构和同伴的支持力度。
在各种形式的网络骚扰中,间接形式最为常见。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表示成为恶意或伤害性评论或谣言的目标,类似比例的学生表示被故意排除在群聊或短信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分之九(87%)的学生经历过18种受害形式中的至少一种,这凸显了数字攻击日益普遍的存在及其在青少年在线互动中的规范性。
当研究人员分析网络欺凌与创伤的关系时,他们发现女孩和年龄较小的青少年比男孩或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经历更高水平的创伤症状。然而,一旦考虑到每个学生经历的网络欺凌程度,这些人口差异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网络欺凌的总体数量:学生成为目标的频率越高,他们表现出的创伤症状就越多,"欣杜贾说。"事实上,仅网络欺凌就占学生创伤水平差异的很大一部分——32%。"
研究结果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保护性因素,如强有力的家庭支持、亲密的友谊和情绪恢复能力,这些因素可能会缓冲网络空间人际受害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强调了了解这些影响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或持续到成年期的重要性。
"要真正保护年轻人,我们必须采取一种了解创伤的方法,优先考虑情感和心理安全,纳入基础技术,并包括强有力的危机干预计划,"欣杜贾说。"这需要培训教育工作者、顾问和为青少年服务的成年人识别创伤迹象,了解其根本原因,并以同理心、情感安全协议和科学证明的正念干预措施作出回应。同样重要的是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支持和关注,并且鉴于可能危及青少年幸福的严重后果,即使是微妙的欺凌形式也会被认真对待。"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是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刑事司法教授、网络欺凌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贾斯汀·帕钦博士。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Gisele Galoustian.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Sameer Hinduja, Justin W. Patchin.Cyberbullying through the lens of trauma: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US youth.BMC Public Health, 2025; 25 (1) DOI:10.1186/s12889-025-22692-6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
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