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指出,受试者每年经历的失眠症状每增加一个程度,其日常生活某方面出现功能障碍的风险就会增加20%。使用助眠药物的频率增加也显示出相似的风险水平。经常经历失眠症状并使用助眠药物的人群,其日常活动受影响的功能障碍风险最高。
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睡眠》期刊的结果表明,正确治疗失眠至关重要。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行为健康学Elizabeth Fenton Susman讲席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资助研究员及本研究合著者Orfeu Buxton表示:"当我们评估功能障碍、失眠与助眠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时发现,随着老年人使用助眠药物频率增加或失眠症状加重,他们向更严重功能障碍发展的速度会加快。"
研究人员分析了国家健康与老龄化趋势研究(NHATS)中6722名受试者的数据。该研究覆盖了全美65岁以上医疗保险受益人的代表性样本。团队使用了2011至2015年间前五轮数据收集的22000余条个体观察记录。
NHATS数据通过经验证的问卷对功能障碍进行年度评估。问卷涵盖穿衣、进食、如厕、淋浴等自理活动,以及起床、室内移动、外出等行动能力。
为量化变量关系,采用标准化功能障碍数字量表评估受试者数据。针对每项自理活动:能独立完成者评为"完全自理";使用辅助设备、减少活动参与或存在任务困难者视为"功能障碍易感";需帮助才能完成者归为"需协助"。"完全自理"计1分;"功能障碍易感"计2分;"需协助"计4分——分值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
根据既往研究,个体总分增加≥2分即表明自理或行动能力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功能障碍。
NHATS数据将失眠症状与助眠药物使用频率分为五级:从未、每周一次、偶尔、多数夜晚、每晚。"从未"计1分,每级递增1分,"每晚"计5分。
受试者报告的失眠症状频率每上升一级,次年功能障碍评分平均增加0.2分。助眠药物使用频率每上升一级,次年功能障碍评分平均增加0.19分。
本研究第一作者、台北医科大学全球健康与卫生安全项目助理教授Tuo-Yu "Tim" Chen指出:"这些结果表明失眠与助眠药物使用均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平均而言,数据显示若老年人在五年内助眠药物使用从'从未'增至'每晚',极可能出现显著临床功能障碍。个体层面虽无法精准预测风险,但若老年人长期存在睡眠问题或持续使用助眠药物,其功能障碍发生率将大幅升高。"
该团队前期研究表明助眠药物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Buxton认为跌倒可能是助眠药物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称大量研究证实失眠会造成生理、心理及情绪损害。本次发现的失眠症状与功能障碍间的关联验证了该假设。
研究合著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副教授Soomi Lee强调,鉴于失眠与助眠药物均可能引发功能障碍,老年人需采取安全有效的失眠管理措施。
"失眠会直接或间接降低生活质量,"Lee说明,"所有存在失眠或使用助眠药物的老年人都应向医师咨询睡眠问题。医师了解睡眠状况后,可核查患者用药情况以排除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失眠,还能为老年人提供比药物更安全的失眠管理方案。"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帮助识别和修正思维行为模式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失眠治疗手段。
Lee解释道:"许多老年人认为睡眠障碍是自然衰老现象,但这实际是需要干预的健康问题。若不主动告知医师,情况很难改善。尤其在农村地区,睡眠专科资源不足,老年人更需积极争取规范治疗。"
本研究得到台湾科技部的资助支持。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Penn State. Original written by Aaron Wagner.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Tuo-Yu Chen, Soomi Lee, Orfeu M Buxton.Late-life Disability May Increase with More Frequent Insomnia Symptoms and Sleep Medications Use Over Time.SLEEP, 2025; DOI:10.1093/sleep/zsaf098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