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心理学

网络与现实:社交媒体影响看法

本站发布时间:2024-01-20 13:34:10

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们可能会通过我们的社交媒体帖子对我们形成不准确的印象,该研究首次根据在线帖子检查了我们对个性的看法。

对 Facebook 状态更新的分析发现,观众对作者各种性格特征的看法与作者的自我认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观众对 Facebook 用户的平均评价是,与用户对自己的评价相比,他们的自尊心较低,更愿意暴露自己。

研究人员发现,除了文本之外还包含照片、视频或链接的状态更新比仅包含文本的状态更新有助于更准确的评估。

他们说,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网络受众试图从共享信息的孤立片段中理解我们是谁的动态过程,共同构建我们的数字身份。

“人们根据我们发布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对我们形成的印象可能与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同,”心理学教授兼文化与认知实验室主任王奇说。

“我们是谁以及人们如何看待我们之间的不匹配可能会影响我们在网上感受到联系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交媒体互动的好处。”

王是《在线自我:当意义创造被外包给网络受众》一书的主要作者,该书发表在PLOS One上。

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个人网站(例如博客或在线个人资料)中收集的对人格特质的看法,发现读者可以准确地评估它们。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首次调查了受众对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帖子的看法,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在与他们可能只认识一点或有时根本不认识的“朋友”互动时,通常不会分享连贯的个人叙述。 。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Facebook 状态更新产生的用户认知与线下环境中有关性别和种族的文化规范相一致——尽管观众对自己的身份视而不见。

例如,女性 Facebook 用户被评为比男性用户更外向,这与女性在外向性方面得分更高的一般调查结果一致。

王说,白人 Facebook 用户被认为比亚洲用户更加外向,自尊心更强,因为亚洲文化更注重谦虚。

“我们按照我们的文化框架来展示自己,”她说,“其他人可以通过我们帖子的意义来辨别我们的‘文化形象’。”

学者们表示,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更大的帖子样本以及 Instagram 和 X(以前称为 Twitter)等其他流行平台来探索这种“外包的意义创造过程”。

王表示,这些发现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界面,让人们能够最真实地表达自己。

她说,对于用户来说,在社交媒体上对自己身份的误解可能不会造成直接伤害,但可能会阻碍他们促进良好沟通和关系的努力。

王说:“如果人们对我们的看法与我们的实际身份或我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有很大不同,这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福祉。”

故事来源:

Materials provided by Cornell University. Original written by James Dean, courtesy of the Cornell Chronicle. 注明: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Qi Wang, Angel Khuu, Miryam Jivotovski. The self online: When meaning-making is outsourced to the cyber audience. PLOS ONE, 2023; 18 (12): e029499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94990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