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心理学

局灶性脑损伤使人更容易受到冲动型他人的影响

本站发布时间:2025-06-22 12:52:48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一项发表于PLOS Biology期刊的新研究中,科研团队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不同区域的损伤分别与受他人冲动决策影响相关,而另一区块则与选择提前获取较小奖励而非等待更大奖赏存在因果关系。

来自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和维尔茨堡尤利乌斯-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脑损伤受试者评估其是否更易受他人偏好影响。

研究纳入了121名参与者,其中33人存在mPFC局灶性损伤,17人脑部其他区域存在病变,71名无脑损伤的参与者作为同年龄对照组。研究人员通过系列选择题测试受试者普遍冲动程度,随后在展示相同选项时提供他人选择结果——部分人做出高度冲动选择,部分人则表现更耐心。

mPFC损伤参与者普遍冲动性更高。研究团队意外发现,这类人群更易受冲动型他人影响,其受影响程度远高于行为耐心者。

伯明翰大学帕特里夏·洛克伍德教授(本研究资深通讯作者)表示:

"这项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获取他人需求信息,这直接影响自身偏好形成。本实验揭示了社会影响发生的具体情境:当他人行为冲动时(而非克制时)的影响机制。

 

"我们发现特定脑区受损会使人更易受冲动型他人影响(而非受克制型影响)。同时发现另一独立脑区损伤会导致普遍冲动性增强——这种冲动在受他人影响前就已存在。

"综合表明,受他人影响存在特定神经基础,这对理解错误信息传播机制及他人改变个人财务偏好的过程具有广泛意义。"

耐心机制

团队结合数学模型与现有脑扫描数据,精确绘制了内侧前额叶皮质损伤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表明mPFC不同分区分别驱动特定的冲动影响机制。

位于前额叶皮质(PFC)顶端的背内侧分区损伤对社会性冲动影响最显著;而位于PFC下方的腹内侧分区损伤,则在受社会影响前就导致普遍冲动性增强。

研究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学苏志林指出:

"我们罕见地获得大量具有mPFC特异性损伤的样本,得以精准探究该损伤是否改变受他人影响的程度。结果显示:损伤后人群仍能感知他人偏好,但受其影响程度显著加剧。"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Zhilin Su, Mona M. Garvert, Lei Zhang, Todd A. Vogel, Jo Cutler, Masud Husain, Sanjay G. Manohar, Patricia L. Lockwood.Dorsomedial and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lesions differentially impact social influence and temporal discounting.PLOS Biology, 2025; 23 (4): e3003079 DOI:10.1371/journal.pbio.3003079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