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生活在公海的鱼类和鲨鱼比生活在海底的同类更容易受到人类压力的影响
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由伦敦动物学会和华盛顿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Tom B.Letessier博士领导,温家族保护主席Jessica Meeuwig教授和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科学与海洋研究所的Chris Thompson博士合著
研究人员结合了14年来全球近100万条鱼和鲨鱼的尺寸测量,调查了海洋保护区对生活在中层(远洋)或海底(底栖)生态系统中的鱼类的有效性
Letessier博士说:“如果在高度保护区、远离城市和海鲜市场的地方发现个体,那么在这两个生态系统中,个体都会更大。”“但在市场附近发现的金枪鱼、丝滑鲨鱼和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比比目鱼、濑鱼和鳐鱼等海底物种更有可能表现出脆弱的迹象。”
研究结果表明,某些体型的海底生物受到了更大的保护,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比在中层环境中提供了更多的庇护
汤普森博士说:“健康的海洋需要我们有效地保护所有生态系统,帮助栖息地恢复,但我们也需要对已经过度开发的中上层渔业的扩张持谨慎态度。” Meeuwig教授说,许多远洋鲨鱼和鱼类的数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扭转这一趋势是可能的,但需要在偏远地区建立更多高度保护的海洋区域,包括在国际水域,这将由新的《联合国公海条约》推动,”她说
《公海条约》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达成的关于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协定
“市场和城市附近沿海地区的栖息地恢复和海洋保护区将有利于海底生态系统,”她说
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