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暴露于杀虫剂林脲的雄蛙的大后代DNA发生了变化,这与重大的生理影响有关。这项研究强调了环境污染对两栖动物种群的深刻转基因影响,两栖动物种群已经面临灭绝的威胁。这项研究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杂志上
两栖动物,尤其是青蛙,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一半的两栖动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些化学物质中,像利奴隆这样的内分泌干扰杀虫剂对两栖动物的生长、代谢和生殖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项研究揭示了这类杀虫剂引起的广泛和可遗传的变化,揭示了林脲暴露的影响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跨越几代
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科学系副教授Oskar Karlsson也是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他表示:“这是第一项证明杀虫剂会导致青蛙产生转基因表观遗传效应的研究。我们的发现强调了环境化学物质与物种灭绝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尤其是青蛙。”。通过采用先进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在受影响青蛙的大脑和睾丸的数千个区域发现了DNA甲基化的显著差异这些表观遗传变化影响参与激素信号传导和生殖细胞发育的关键基因,以及表观遗传景观的调节,这表明环境暴露可能对基因调节产生持久和遗传的影响
参与这项研究的生态毒理学家Cecilia Berg副教授在乌普萨拉大学生物生物学系进行这项研究时补充道,“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林糖醛酸暴露会导致表观基因组的转基因变化,特别是影响与激素系统和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 <p>卡尔松解释道:“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杀虫剂破坏了体内的睾酮和甲状腺激素功能,这些影响通过精子和表观遗传过程传递给后代。这会导致后代基因调控的遗传变化。”Karlsson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农药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还强调了将转基因研究纳入化学风险评估的迫切需要,以更好地保护未来的生物多样性
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Stockholm University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