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揭开树木生长的基因织锦:胡杨的发展模式

本站发布时间:2024-03-14 08:24:02

对树木生长的遗传结构的全面理解,即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之间遗传的复杂相互作用,在植物研究中仍然没有定义。研究越来越侧重于了解基因如何调节生长,采用了转录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先进方法。然而,这些研究往往将重点局限于少数基因或性状,忽视了器官完整性和完整遗传网络的整体观点。

因此,需要一种综合的基因模型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全面掌握形成复杂植物表型及其发育的遗传机制

2024年1月,植物表型学发表了一篇题为《胡杨地上和地下共同生长的全基因组网络分析》的研究文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开创性的计算模型,旨在揭示胡杨树木生长的遗传基础,重点关注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的发育动力学和相互作用。通过集成系统映射、功能聚类和进化博弈论等先进方法,该模型成功地描述了驱动表型形成的遗传贡献和网络拓扑

具体而言,本研究探讨了四个关键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茎长、主根长、侧根长和平均侧根长—使用多维交互模型(MDIM)。这种方法不仅高精度地拟合了这些性状的生长曲线,而且阐明了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不同的时变生长特征和遗传相互作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性状相比,主根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尤其是在早期发育阶段,这可能满足了植物对水和营养的需求。此外,对显著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分析确定了整个基因组中的54个关键SNP,有助于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调控。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能够模拟胡杨在各种条件下的生长和遗传效应,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从生态系统结构中汲取灵感,构建多层大规模互动网络,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全基因组的遗传结构。该网络由具有不同遗传效应的多个模块组成,展示了生长性状中遗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鉴定了关键QTL,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注释,揭示了它们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该网络的层次结构,从全球基因相互作用到特定的SNP效应,为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推进了对树木生长的遗传学理解,而且为分析不同物种的复杂性状开创了先例。该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表明它适用于广泛的生物学问题,突出了它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遗传研究和植物育种方法

More information: Kaiyan Lu et al, Genome-Wide Network Analysis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Co-growth in Populus euphratica, Plant Phenomics (2023). DOI: 10.34133/plantphenomics.0131

Provided by TranSpread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