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光、水和二氧化碳积累生物量的核心过程。对这一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就有可能对其进行修改和优化——例如,以提高粮食产量或耐压力性
由HHU分子光合作用研究所的Ute Armbrust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从一系列角度研究这一过程。该小组与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一起,在《自然通讯》的最新出版物中介绍了植物对不同光照条件反应过程的发现
位于戈尔姆的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和卑尔根(挪威)、波鸿、Mü大学的研究小组;nster和Potsdam参与了这项工作。光合作用包括两个步骤或“模块”。首先,在所谓的光驱动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可以以ATP和NADPH分子的形式使用。然后,这些能量被用于通过“碳固定反应”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生物质。
植物生活在经常快速变化的光照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光,模块必须紧密同步。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对这种同步性的科学研究很少
如果太亮,植物就不能转换所有的光能;这是一种潜在的有害情况。确保多余的光能不会造成损坏—这可以导致例如高活性氧物种的形成—植物激活了一种保护机制:所谓的能量依赖性淬火(简称“qE”)确保多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排出
从早期的研究中可知,阴凉处的“类囊体K+-交换反转运蛋白3”(KEA3)会更快地再次关闭qE。然而,整个过程仍然非常缓慢,以至于当亮度降低时,可用的光能就会损失
研究团队现在首次确定了一种分子机制,通过该机制,两个光合作用模块通过KEA3同步其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人员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各种实验方法,包括生物传感器
首先,类囊体膜周围介质的pH值对光的变化高度动态地反应。其次,KEA3的结构和活性根据pH值而变化。然而,只有当KEA3也结合了ATP和NADPH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在过量的光照下,这导致KEA3失活,从而使qE具有活性。在突然过渡到阴凉处后,KEA3被激活,从而上调光合作用的光驱动反应
Armbruster教授说:“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现在首次了解了光合作用的两个功能模块是如何通过KEA3相互通信的。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一点,以便制定改善田间光合作用的策略,从而长期提高作物产量。
Journal inform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vided by Heinrich-Heine University Duesseldorf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