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表明,与远缘物种相比,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更有可能表现出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性。每一个树种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遗传库,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然而,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异速生物量与木材密度和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
为此,一项新的研究利用了一个全面的全球数据集,表明系统发育在形成木材密度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评估了不同分类(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和生态(如热带、温带和北方)树种群的系统发育信号,探索了木材密度的生物地理和系统发育模式,并量化了当前环境因素(如气候和土壤变量)和进化史(即物种和谱系之间的系统发育相关性)在驱动全球木材密度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 这项工作发表在《植物多样性》杂志上研究小组发现,木材密度显示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生物群落和气候带的木材密度不同,相对干旱地区的木材密度平均值较高(亚热带沙漠最高)
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代表分类学解释的差异,而不是长期进化过程直接解释的差异)分别占总木材密度变化的84.3%和7.7%。相比之下,当前的环境因素仅占木材总密度变化的2.7%
当分别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解释变异的分解不同:被子植物为84.2%、7.5%和6.7%,裸子植物为45.7%、21.3%和18.6%
Provided by KeAi Communications Co.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