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全球研究发现,当农业景观多样化时,更多样化的野生动物在农场蓬勃发展,对农民和环境都有利
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领导的研究,具体而言,农场的作物类型和非作物特征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应该多种多样。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态学快报》杂志上
最佳方法是在同一农场种植不同的作物,如蔬菜、谷物和果树,田地大小和布局不同,并具有非作物的半自然景观特征,如灌木、草地边界和野花带
与在单一、均匀的景观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农田相比,这种品种增加了本地动植物物种的数量,如传粉昆虫和害虫的捕食者
生物多样性的这种改善是因为作物和非作物特征的可变性为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创造了多样化的“迷你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增加农业以提高粮食产量,因此提高农田野生动物的多样性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农民也会受益,因为过去的研究表明,更好的农场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例如,研究人员说,通过鼓励更多的作物传粉者和更多的捕食者以作物害虫为食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南大亚洲环境学院的Eleanor Slade副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农业景观中维持多样化的作物和非作物栖息地对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很重要。”。通过优先考虑促进作物和景观异质性的战略,利益相关者可以帮助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支持可持续农业实践。“科学家们还认为,与现有方法相比,增加农场内作物类型和非作物特征的多样性可能是农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的一种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方法。
ASE的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Tharaka S.Priyadarshana先生表示,一些策略建议农民减少农业活动,以恢复鼓励野生动物的半自然栖息地,或者考虑使用更少化学物质的有机农业。
”但当我们审视这些策略的实用性时,与作物和非作物景观特征的良好组合相比,许多农民无法应用这些策略,”他说。这项研究的第二作者、德国吉森大学Justus Liebig University的Emily Poppenborg-Martin教授说:“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各种生物都显示了关键的结果,比如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和传粉昆虫,它们在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证据很清楚:维持粮食、能源和饲料生产的生物多样性支持系统与学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使养殖景观多样化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人员分析了之前在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24个国家进行的122项研究中报告的近6400个农田。研究范围广泛意味着其发现比早期研究更具全球适用性,早期研究主要基于北美和欧洲国家得出结论。
这些发现也与更广泛的野生动物有关。与过去只关注特定类型动物的研究不同,这项研究分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包括蜜蜂、气垫苍蝇和蝴蝶等传粉昆虫;鸟类、甲甲虫和蜘蛛等捕食者;蚜虫、植物虫和象鼻虫等害虫;没有木质茎的草本植物;以及分解者,如粪甲虫和弹尾虫
通过共同分析早期研究的所有结果,科学家们发现农场中作物和非作物景观元素的多样性不断提高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如鸟类和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草本植物、传粉昆虫和捕食者
某些类型的野生动物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比其他类型的获得更多。从统计数据来看,当作物和非作物特征多样化时,脊椎动物和植物受益更多,而无脊椎动物从作物或其他非作物特征的多样化中表现出类似的好处
授粉者从作物和非作物元素中获得了更多,这些元素具有更多样的布局,可以更好地将它们彼此联系起来,而捕食者则喜欢作物类型和非作物特征的更高多样性
这些对农田的积极影响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以及从农场几百米到农场外几公里的不同空间尺度上也得到了一致的证明
为什么拥有多样化的“迷你栖息地”有助于Priyadarshana先生解释说,在农场种植不同作物类型和非作物特征,会使每种作物类型的面积更小,并在不同作物和非作物田之间创造迷你栖息地。这鼓励了某些对作物有益的野生动物的存在
例如,作物边界之间的某些半自然特征,如带野花的草带,可能会吸引某些昆虫传粉者,帮助附近的作物授粉。某些作物类型和半自然特征也可能吸引以作物害虫为食的特定捕食者
Priyadarshana先生说,研究结果有助于平衡农民赚取利润的目标与可持续性和环境目标他补充道:“农业系统通常被管理为在经济意义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但通过调整农业实践和重新思考我们整合作物和非作物栖息地的方式,它们也可以被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提供重要服务,如授粉和害虫控制,以提高作物产量。”
研究人员现在计划研究在鼓励农民为农场的作物和景观引入更多多样性时需要考虑的社会方面。例如,与只种植一种作物相比,可以做更多的研究来更好地了解农民种植多种作物的动机
Journal information: Ecology Letters
Provided by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