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宁根大学(荷兰)的科学家与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和奥尔登堡大学(德国)的同事一起,测试了发烧如何影响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
在实验室实验中,他们发现,温度从37摄氏度小幅升高到40摄氏度,就会显著改变大肠杆菌的突变频率,从而促进耐药性的发展。如果这些结果能够在人类患者身上复制,那么发烧控制可能是缓解抗生素耐药性出现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结果发表在《JAC抗菌药物耐药性》杂志上
病原体的抗微生物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视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有两种方法可以对抗这种情况:开发新药,或者防止耐药性的发展
“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细菌的突变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Timo van Eldijk解释道。“我们想弄清楚的是,与发烧相关的温度升高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性的突变率。”
“大多数关于耐药性突变的研究都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完成的,据我们所知,没有一项研究使用了高于正常体温的适度升高,”Van Eldijk报道。Van Eldijk与硕士生Eleanor Sheridan一起在37或40摄氏度下培养大肠杆菌,随后将其暴露于三种不同的抗生素中以评估效果
他补充道,“同样,以前的一些人体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抗生素,但在这些研究中,药物类型没有得到控制。”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小组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抗生素,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环丙沙星、利福平和氨苄青霉素
结果显示,对于其中两种药物,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温度升高导致耐药突变率增加。然而,第三种药物氨苄青霉素在发烧温度下导致耐药性突变率下降
Van Eldijk说:“为了确定这一结果,我们实际上在格罗宁根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的两个不同实验室用氨苄青霉素复制了这项研究,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研究人员假设氨苄青霉素疗效的温度依赖性可以解释这一结果,并在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在40摄氏度时不太可能出现
Van Eldijk总结道:“我们的研究表明,温度的轻微变化可以显著改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突变率。”。“这很有趣,因为生长速率等其他参数似乎没有改变。”
如果在人类身上复制这一结果,这可能会为解决抗微生物耐药性开辟道路,方法是用退烧药物降低温度,或给发烧患者服用在更高温度下具有更高疗效的抗微生物药物。该团队在论文中总结道,“抗生素和抑制发烧策略的优化组合可能是对抗抗生素耐药性的新武器。”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