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研究揭示了深海化学合成管蠕虫中宿主与共生体的密切相互作用

本站发布时间:2024-08-28 16:43:11

Vestimotiferan管虫是一种独特的深海生物,缺乏消化系统,依靠与硫化物氧化内共生细菌(内共生菌)的共生关系来获取营养。这些蠕虫生活在热液喷口和冷泉等化学合成生态系统中,将内共生体容纳在一个专门的器官中,促进气体交换,为微生物的有机物质生产提供燃料,导致管虫显著生长和密集群落

像巨型管虫Riftia pachyptila这样的物种表现出异常的生长速度,记录在案的管长年增长超过85厘米。这种非凡的生产力表明了一种高效的代谢过程,这可能是由管虫宿主和内共生体共同进化的许多适应所驱动的

为了揭示这些迷人的深海生物中宿主-共生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采用了单细胞RNA测序技术

该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研究人员和“Faxian”遥控潜水器团队开发了一种深海原位单细胞固定系统,使他们能够分析深海管蠕虫Paraescarpia echinapica的滋养体

单细胞RNA测序与互补分子分析相结合,构建了管虫滋养体的细胞图谱。结果显示,滋养体内不同的细胞群表达与气体运输和代谢物穿梭相关的基因,这表明形成了一个生化梯度,促进了化学合成底物从滋养体外围向中心的输送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王浩博士说:“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细菌细胞群,它们在每个滋养体小叶内占据了不同的微环境。”。“这些结果共同证明了管虫对气体和代谢物分布的精确控制,在滋养体内建立了含氧的外周和缺氧的中枢代谢微环境。”

有趣的是,对共生体关键代谢途径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的代谢状态和小叶内的位置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生活在富氧外围的细菌细胞积极进行碳固定,这是一个有机物生产过程

相反,那些栖息在缺氧中心的生物参与反硝化作用,可能有助于宿主消除氨废物。微小滋养体小叶内的这种空间组织允许有效的营养生产和废物排毒

王博士说:“我们目前的研究揭示了深海动物共生和环境适应的共同原则,并为微生物与其动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了新的见解。”

“我们的研究工作流程为生成分子水平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范式。这种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不同非模型生物,特别是海洋动物的生物适应性。”

More information: Hao Wang et al, Single-cell RNA-seq reveals distinct metabolic "microniches" and close host-symbiont interactions in deep-sea chemosynthetic tubeworm, 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 10.1126/sciadv.adn3053

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 Advances

Provid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