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科学家考虑杂交繁殖以拯救澳大利亚的橙腹鹦鹉免于灭绝

本站发布时间:2025-04-20 10:07:08

悉尼大学的一个环境科学家团队与哥本哈根大学的两位同事合作,正在思考拯救极度濒危的橙腹鹦鹉的可能方法。在他们发表在《分子生态学》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概述了拯救鸟类的可能想法,以及每种想法的缺点

随着人类侵占了曾经属于其他生物的土地,结果往往是本土物种的数量减少,有时甚至灭绝。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橙腹鹦鹉身上,这种鹦鹉在塔斯马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南部之间迁徙

近年来,他们的数量急剧下降。更糟糕的是,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已经下降到如此之低,以至于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不进行干预,该物种将在未来15年内灭绝

研究人员指出,拯救鸟类的明显方法行不通;捕获几个标本并繁殖它们将导致更多的鸟类,但它们的基因库仍然太浅,一旦它们被放归野外,就无法克服疾病。他们指出,拯救它们的唯一方法是使它们的基因多样化。这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方法将涉及使用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对同一物种的鸟类进行可能存在的改变。问题在于,这种方法以前从未被采用过,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有效。还有可能引入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编辑错误可能导致遗传性癌症,这些癌症可能要等到鸟类放归野外后才能被发现

第二种方法将涉及尝试用另一种鹦鹉繁殖鸟类,这种鹦鹉在大多数身体方面都很接近,比如蓝翼鹦鹉。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它可能会导致后代不育,或者如果有效,会导致一个新的亚种,即使后代与原始物种一起繁殖,也会产生四分之三的原始品种鸟类,这仍然是一个新物种——一个非常接近原始物种的物种,但仍然会导致原始纯物种的灭绝,该团队正试图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提供明确的积极结果,研究小组建议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找出是否可以找到另一种方法 More information: Luke W. Silver et al, Temporal Loss of Genome‐Wide and Immunogenetic Diversity in a Near‐Extinct Parrot, Molecular Ecology (2025). DOI: 10.1111/mec.17746

Journal information: Molecular Ecology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