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蜜蜂的性格测试:研究揭示了同一蜂群内蜜蜂防御行为的差异

本站发布时间:2025-04-21 20:39:41

康斯坦茨大学卓越集体行为集群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同一蜂群的蜜蜂在防御行为方面有不同的偏好。虽然有些人还在犹豫,但其他人已经在攻击了

蜜蜂群落组织良好。一些收集花蜜,另一些收集水,一些用空气扇动蜂巢以冷却它,还有一些用刺痛的敌人来保卫蜂群。但这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否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攻击倾向?康斯坦茨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更详细地调查这些问题

在最近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现在发现,有些蜜蜂会攻击,而其他同种蜜蜂总是保持冷静。他们还展示了社会因素如何调节这一决定,以及个体蜜蜂的个性对群体动态的影响比假设的更重要

为了她的研究,康斯坦茨大学的博士生Kavitha Kannan在神经生物学家Morgane Nouvian的带领下,专门在大学自己的蜂箱里捕捉了警卫蜂。这个想法是建立一个具有假设相同刺痛行为的同质群体

“基本上,你可以预期,仅仅通过任务的分配,收集器的刺痛行为就会与守卫不同。由于我们想排除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这是合乎逻辑的第一步。然后我们能够逐步测试其他影响因素,”Kannan解释道

一只蜜蜂敲响了警钟,但并非所有人都听从了。研究人员从之前的研究中知道,这些动物受到信息素的影响。如果一只蜜蜂决定蜇人,就会释放一种报警信息素,鼓励其他蜜蜂也这样做。随着每次额外的蜇伤,这种信息素的浓度都会增加,这反过来又提供了有多少蜜蜂已经参与攻击的信息

研究表明,达到一定浓度后,刺痛行为开始减少。特别是考虑到蜜蜂在使用刺后通常会失去刺并因此死亡,这是一种防止因攻击而导致大规模死亡的明智方法。根据研究,蜜蜂对给定浓度的报警信息素做出反应的可能性也取决于群体的大小

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的是蜜蜂是如何决定它们中的哪一只最终会蜇人的。Nouvian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只蜜蜂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Nouvian解释说:“我们在测试中模拟了几种情况,以逐步探索各种影响因素。”

为了刺激蜜蜂蜇人,研究小组使用了蜜蜂蜇不粘的假人。这样,动物可以反复暴露在这种情况下,以验证它们各自的反应并排除随机行为

融入或脱颖而出

“例如,在一组中,我们测试了刺行为是否受到同种的影响,在另一组中我们测试了报警信息素的影响,”Nouvian说。“最终,事实证明,尽管这些因素有影响,但它们并没有影响个体刺痛行为的可预测性。”

因此,各自的性格战胜了顺从。在最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确定蜜蜂的蜇伤行为不会随着群体组成而改变。因此,即使是以高度社会化的生活方式和将群体需求置于自身需求之上而闻名的蜜蜂,也保留了一些个性 More information: Kavitha Kannan et al, Consistency and individuality of honeybee stinging behaviour across time and social context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5). DOI: 10.1098/rsos.241295

Journal information: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Konstanz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