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上一篇文章的作者透露,气候变化已成为ESA列出的物种面临的最普遍的威胁,这标志着这一驱动因素首次被确定为超过该群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其他原因。
为了进行分析,隶属于野生动物保护者组织的Talia E.Niederman及其同事检查了《濒危物种法案》(ESA)清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和新型气候敏感性评估中包含的物种危害。
在一项对美国及其领土上2766种濒危物种的研究中,气候变化现在影响了该组中91%的ESA列出的物种。
作者研究了人类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个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土地和海洋利用变化、物种过度开发、污染和入侵物种——并指出,美国绝大多数(86%)濒危物种同时面临多重危害。包括珊瑚、双壳类和两栖类在内的一些群体面临的威胁比平均水平更多。
根据作者的说法,“随着综合气候敏感性数据的增加,气候变化与陆地和海洋利用变化一样,是欧空局所列物种的一个普遍压力源;这一趋势可能也适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研究人员强调,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和欧空局原始清单文件的数据可能大大低估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数量。他们建议“将气候敏感性明确纳入欧空局的清单决策和管理计划”,以帮助应对快速变化的气候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危险。
作者还强调了注意知识差距的重要性,这些差距可能掩盖了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影响急需更新评估的物种的问题。
然而,作者总结道,“我们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多重持续威胁。及时解决所有受影响分类群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个驱动因素对于防止进一步灭绝至关重要。”
Journal information: BioScience
Provided by America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