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虚拟互动的增加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视频通话引起的疲劳,也被称为缩放疲劳或视频会议疲劳。这种疲惫感的特征是由于太长时间或不适当的视频交流而产生的疲惫感和疏离感,此前仅通过用户调查和自我评估进行调查。由上奥地利应用科学大学/斯泰尔校区的René Riedl和格拉茨理工大学的Gernot Müller-Putz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小组现在已经设法提供了视频会议疲劳的神经生理学证据。
在由奥地利科学基金FWF资助的“组织中的技术压力”项目中,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了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以调查在线大学讲座背景下的视频会议疲劳。测试对象参加了在传统演讲厅和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举行的讲座。然后将这两个实验条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小组基于脑电图(EEG)和心电图(ECG)并通过问卷调查测量了疲劳参数。这使得他们能够记录客观的生理参数和主观的感觉。基于脑电图和心率变异性特定参数以及受访者主观感知的客观研究结果显示,50分钟的视频会议讲座比讲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传统讲堂形式的同等长度讲座更让受试者筋疲力尽。
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知名杂志上科学报告。René Riedl强调:“更好地理解视频会议疲劳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现象对个人福祉、人际关系和组织沟通有着深远的影响。Gernot Müller-Putz进一步解释说,“需要从整体上看待潜在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视频会议疲劳的有害影响。”
这两位科学家与两位北美同事一起组成了神经信息系统协会的董事会。神经信息系统协会是一个总部位于维也纳的非营利性国际科学协会,旨在促进和支持神经科学、信息系统研究和数字化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这个社会的一个关键目标是让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时更加满意和高效。两位科学家总结说:“更好地了解用户身体和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对于实现这些目标至关重要。”
Materials provided by 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written by Philipp Jarke.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René Riedl, Kyriaki Kostoglou, Selina C. Wriessnegger, Gernot R. Müller-Putz. Videoconference fatigue from a neuro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experimental evidence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 (1) DOI: 10.1038/s41598-023-45374-y2024-01-23
2024-01-23
2024-01-23
2024-01-23
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