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心理学

大脑权衡积极与消极社交经历的机制被揭示

本站发布时间:2025-07-01 20:46:04
注:部分名称可能翻译不全,如有问题可联系15163559288@163.com

"人类识别并区分愉快与不愉快社交互动的能力,对于在社交环境中生存至关重要,"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神经科学助理教授、该研究资深作者吴霞婷博士表示。"迄今为止,大脑如何为社会经验分配积极性或消极性——即'效价'——以及这些信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灵活更新,一直未获明确解答。"

海马体是这一复杂神经环路的核心,它位于大脑颞叶深处,负责形成新记忆、学习和情感调控。西奈山研究团队揭示了两种神经调质——五羟色胺和神经降压素(影响情绪、唤醒及神经可塑性等过程)——如何释放到被称为腹侧CA1区的海马体亚区,在该区域调控对立的社会效价分配。这两种神经递质通过各自受体(五羟色胺1B受体和神经降压素1受体)作用于不同的腹侧CA1神经元群体。

尽管社会效价缺陷已知普遍存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但其潜在神经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始终未明。"我们的研究首次为社会效价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根本性见解,"吴博士强调,"我们证实五羟色胺与神经降压素传递相反的效价信号,揭示了一种神经调控开关形式的大脑功能基本原理,这种机制使生物体能根据社交经历调整行为。"

具体而言,团队开发了创新的社会认知范式:让小鼠经历消极与积极的社交遭遇。消极遭遇中,测试鼠接触具有攻击性的老鼠;积极遭遇则接触潜在配偶。两类实验中,小鼠经历消极/中性或积极/中性互动后,需选择更愿意相处的对象。缺乏经验时小鼠无偏好,但经历使其将特定老鼠与正/负效价关联,从而学会回避"坏老鼠"或接近"好老鼠"。

关键发现是团队明确了正负效价的特定药物靶点:作用于五羟色胺1B受体的五羟色胺产生积极社交印象,而作用于神经降压素1受体的神经降压素则形成消极印象。已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致残症状正源于这两种社交体验的情绪处理失衡。通过激活五羟色胺1B受体,研究者成功恢复了与奖赏性社交体验相关的积极印象。

"我们明确了特定神经调质受体,并在ASD小鼠模型中靶向修复了社会认知缺陷,"吴博士阐述。"从更广层面看,本研究为复杂社会行为提供了关键洞见,同时揭示了可改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中社会认知缺陷的潜在治疗靶点。"

本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K99职业发展奖(资助编号MH122697)、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BRAINS R01奖(资助编号MH136228)、Alkermes Pathway研究奖、NARSAD青年研究者奖及弗里德曼脑科学研究所学者奖资助完成。

Story Source:

Materialsprovided byThe Mount Sinai Hospital /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Julia M. Zorab, Huanhuan Li, Richa Awasthi, Anna Schinasi, Yoonjeong Cho, Thomas O’Loughlin, Xiaoting Wu.Serotonin and neurotensin inputs in the vCA1 dictate opposing social valence.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8809-2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北前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