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变化、破碎化和减少是对自然环境的重大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物种灭绝增加。最脆弱的是群居动物,它们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合作繁殖行为与其栖息地密切相关
巴伊兰大学古德曼生命科学学院的Lee Koren教授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栖息地干扰对阿拉伯牙鲆的深远影响,阿拉伯牙鲆是一种以合作繁殖而闻名的社会鸟类 这项研究发表在《生态学快报》上,首次将栖息地对个体健康和社会性的影响结合起来。这项研究基于自1971年以来在以色列南部阿拉瓦沙漠的Sheizaf自然保护区监测的阿拉伯牙鲆种群的长期数据集博士生Alex Alamá;n、 在Koren教授的指导下,对栖息地变化对阿拉伯牙鲆健康状况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分析。这些鸟以2到20只为一组,有一对优势繁殖对、它们的后代和同种助手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改良农业地区的群体与自然地区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在改良的栖息地中,与自然栖息地中的个体相比,个体在更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优势地位,并且更早地离开了它们的出生群体。虽然农业地区有更多的繁殖活动和初出茅庐的数量,但由于自然地区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存活率较低,这些活动并没有转化为更高的招募率
Koren教授说:“栖息地的改变加速了阿拉伯牙鲆的关键生活史事件,例如获得优势和离开出生群体,这对它们的社会组织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造的栖息地可能会成为生态陷阱,由于繁殖机会的增加而吸引个体,但最终会降低它们的存活率。”研究团队,包括本古里安大学和死海与阿拉瓦科学中心的Oded Keynan博士,以及西班牙拉古纳大学的Enrique Casas和Manuel Arbelo,强调了在保护计划中考虑社会物种的社会动态和人口统计的重要性。他们的研究强调了环境变化如何不仅损害个体适应,而且损害对物种生存至关重要的合作行为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为理解社会行为的进化和协作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开辟了新的途径。作者建议,保护工作应考虑到这些动物复杂的社会结构,以有效解决种群数量下降的问题
Journal information: Ecology Letters
Provided by Bar-Ilan University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