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如何差异化提高我国耕地质量

本站发布时间:2024-07-12 00:15:56

质量是耕地的核心特征,对于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为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和饮食结构不断优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耕地利用强度稳步提高

这一趋势导致了退化问题,如黑土退化、耕地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渍化、酸化和重金属污染,所有这些都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中国已进入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

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耕地质量的内涵,评估耕地质量现状,制定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实施差异化措施提高耕地质量。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紧迫科学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孔祥斌教授的团队在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解释。该论文发表在《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杂志上。

耕地质量的属性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考虑:适宜性、连续性、恢复力和生态压力

其中,适宜性是指由气候条件、地形、土壤理化和生物特征决定的耕地的自然生产力;连片性是指耕地地块的形状和集中程度、连片程度,表征耕地满足人类耕种便利程度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能力

恢复力主要取决于耕地基础设施的状况,耕地基础设施是指耕地抵御外部灾害和耕地生产中其他干扰的能力;生态压力是指耕地受到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过度开采和土壤侵蚀的程度,是耕地环境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性的特征

研究发现,中国耕地适宜性从东向西呈下降趋势。中国50%的耕地为高度适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南部和东部、东北平原东部和西北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

中国耕地的连续性从东北向西南呈下降趋势。耕地连续性差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中国南方、青藏高原以及黄土高原的南部和西北部

中国高抗耕地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而弱抗耕地主要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生态压力耕地广泛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农业区

根据耕地质量现状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中国未来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应对极端气象灾害、适应粮食系统转型

在国际环境动荡和国内粮食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应保证主食的安全供应、动物饲料的稳定供应和高营养食品的适度供应。未来,中国应该创造三个主要的粮食生产空间:高标准、中低产量和边际耕地

中国迫切需要构建三条路径来实现提高耕地质量的目标,即以空间优化、增强韧性和规模耦合为核心的高标准耕地发展,以消除障碍、调整权属、生态可持续为核心的中低产耕地改造,以可持续利用为重点的边际耕地保护发展

本研究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耕地质量的内涵,分析了耕地质量现状,提出了耕地质量建设目标,构建了一条差异化的耕地质量建设路径,实现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 More information: Wenguang CHEN et al, Exploring differentia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China,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 DOI: 10.15302/J-FASE-2023523

Provided by Higher Education Press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