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向日葵科(菊科)Pertyoideae亚科中最大的属,Ainsliaea广泛分布于东亚和喜马拉雅山脉,在各种植物群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科学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形态分类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分子系统发育学的冲突,Ainsliaea的分类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导致了物种划界和亚属分类方面的争议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多个研究机构密切合作,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并研究了国内外主要植物标本馆的大量标本。他们利用分子数据重建了Ainsliaea的系统发育,揭示了物种间关键性状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进化途径
研究结果发表在Taxon上
研究人员在四川卧龙和黄龙自然保护区重新发现了自60多年前以来一直未被采集的南方安氏蛛,证实了其作为川西濒危特有物种的地位
通过对A.nana和其他有争议物种的习性(即叶子排列)变化的详细观察,研究人员揭示了Ainsliaea内习性的复杂进化模式,并总结了四种进化途径
这项研究不仅重申了生长习性是Ainsliaea分类的“良好”诊断特征,还表明了这一特征的可塑性以及在特定生长阶段或栖息地可能发生的平行进化,为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分析,研究小组更新了Ainsliaea的亚属分类系统,并将其细分为两个亚属和四个部分,其中包括本研究建立的两个新部分:。Alternae和教派。中间人
此外,对三个关键物种,A.lancifolia、A.nana和A.pertyoides的分类进行了修订,提供了最新的分类信息,包括同义词、类型标本、形态描述、栖息地、濒危状态、分布等。
除了丰富Ainsliaea属的分类外,这些成果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并强调了在物种分类中整合多条证据的重要性。它们还揭示了通过结合正确的物种划界、细致的野外和标本观察以及分子系统学的见解,全面理解性状变异和进化模式的必要性
More information: Cai‐Fei Zhang et al, An updated phylogeny of Ainsliaea (Asteraceae: Pertyoidea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habit evolution, Taxon (2024). DOI: 10.1002/tax.13202Provid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