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大豆对多种病原体防御策略的代谢组学见解

本站发布时间:2024-07-16 22:08:44

大豆作为全球重要的豆科作物,面临着来自不同病原体的持续威胁,这些病原体深刻影响着全球生产。尽管大豆与病原体之间的遗传相互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复杂的生化反应仍然知之甚少。邱敏及其同事决定使用靶向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来剖析大豆与各种病原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研究小组在受感染的大豆样本中共鉴定出627种特征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分为四个模块,涵盖黄酮类、异黄酮类、三萜类、氨基酸和肽,以及酚类等其他化合物。研究人员发现,在病原体入侵的反应中,初级和次级代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总黄酮在不同病原接种之间的双向变化尤为显著。在高度诱导的总黄酮中,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代表性抗病原体化合物(甘油脂I)、异黄酮的骨架形式(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甘氨酸、芒柄花素)和本研究中新纯化的化合物(普鲁宁)

随后,作者进一步证明了这五种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验证了它们对病原体的多种功能:普鲁宁显著抑制了大豆疫霉的营养生长和毒力;金雀异黄素对长柄Phomopsis longicula的营养生长和毒力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豆黄酮和芒柄花素对P.longicolla的毒力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这项研究强调了代谢组学工具的强大效用,从生化角度深入了解了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植物病理学,而且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增强植物对疾病的抵抗力提供了战略途径

该研究发表在《中国生命科学》杂志上。本研究由王源潮教授领导的南京农业大学王明教授的研究小组报告 More information: Min Qiu et al, Decoding the biochemical dialogue: metabolomic insights into soybean defense strategies against diverse pathogens,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4). DOI: 10.1007/s11427-023-2596-1

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Provided by Science China Press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