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院长致词

首页 > 科学研究 > 动物植物

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环境相关学科的学生部分不了解其原因

本站发布时间:2024-09-07 18:11:05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对来自37个国家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而言,全球环境相关学科的学生之间显然存在认知差距

各国之间的差距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气候变化往往被低估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在另一些国家,它是入侵物种,而在其他国家,它则是污染。调查还显示,特定国家的指标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感知

在地球上估计的1000万种动植物中,大多数尚未被发现,其中100万种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产生巨大的后果,因为动植物是多种服务的提供者。它们维护着生态系统,确保我们星球上的气候更加平衡,并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医疗药物的活性物质。坦率地说,没有生物多样性,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

这就是为什么迫切需要采取果断的政治措施来应对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是当今环境相关学科的学生。可以预见,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未来的环境政策和商业中占据有影响力的地位,并在决定是否有效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但未来的决策者究竟有多了解?它们是否能够确定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并将其与对生物多样性没有任何影响的因素区分开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生物科学系的Matthias Kleespie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地检验这些问题的研究。”

该研究发表在《npj生物多样性》杂志上

Kleespies与法兰克福的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对37个国家的约4400名环境相关学位课程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他们收到了一份问卷,列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八个驱动因素。其中包括五个实际原因: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干旱以及全球变暖的其他后果)、过度捕捞(如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如森林砍伐)、入侵物种的流离失所和污染(空气污染、塑料废物、石油泄漏)

问卷还列出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的三个因素:电烟雾、工厂和交通噪音以及互联网。受访者被要求说明他们认为这八个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评分范围从1(轻微影响)到5(主要影响)

为了分析完成的问卷,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识别数据中的模式。结果是八个不同的组,有一组特定的、易于区分的反应类型

Kleespies解释说:“例如,在应对类型1中,除了气候变化外,所有主要原因都得到了认可。学生们低估了它对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类型2中,污染起着次要作用,在类型7中,入侵物种。类型3是一种特殊形式,其中所有主要原因都被低估了,甚至没有与噪声等无关因素区分开来

“幸运的是,此类回复的数量相对较少,”Kleespies说。总体而言,在所研究的国家中,这八种反应类型的发生频率各不相同

在评估的下一步,研究小组检查了反应的背景: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在这里,研究人员纳入了针对具体国家的指标:该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繁荣、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指标。Kleespies说:“我们发现,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自国家的学生感知。”例如,在应对类型1中,气候变化被低估为驱动因素。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高的国家,如俄罗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要高得多

“尽管我们的数据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们怀疑这些国家的学生意识不足。他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气候变化也会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此外,这与他们自己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有关。也许人们还没有准备好承认它有多广泛。

在回答类型2时——污染是一个被低估的因素——学生的感知与国家特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是可以识别的,但形式不同。在生态系统更健康的富裕国家,如澳大利亚、瑞典和德国,学生更频繁地低估了污染因素。Kleespies认为,在这些国家,污染可能不会被普遍视为一个问题,因此也不会被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第7类反应大大低估了入侵物种的影响,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物种不太常见的国家更为普遍。相比之下,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7型很少见,尽管入侵物种正是在那里造成了一个主要问题

克莱斯比从这项研究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首次表明,就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原因而言,环境部门的下一代决策者在认知上存在巨大差距。我们需要缩小这些差距。”

这就是当今大学和政界决策者发挥作用的地方。他们必须建立总体框架,以便在各自国家的大学环境研究中处理这一复杂问题的所有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着我们所有人;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环境相关学位课程的学生需要全球化思考,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这项研究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出的呼吁 More information: Matthias Winfried Kleespies et al, Perceptions of biodiversity loss among future decision-makers in 37 countries, npj Biodiversity (2024). DOI: 10.1038/s44185-024-00057-3

Provided by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am Main

排行榜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

备案号:京ICP备2023036195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2号楼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