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狨猴使用特定的叫声,即“phee叫声”来互相命名,这种行为以前只存在于人类、海豚和大象身上。这一发现突显了狨猴社交交流的复杂性,并表明它们用声音标记彼此的能力可能为人类语言的进化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命名他人是在群居动物中观察到的一种高度高级的认知能力,直到最近,人们才知道它只存在于人类、海豚和大象身上。有趣的是,我们最接近的进化亲属,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似乎完全缺乏这种能力
在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希伯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由萨夫拉脑科学中心(ELSC)的David Omer博士领导,做出了一项突破性的发现:他们首次发现狨猴使用呼叫来互相命名
为了发现这一点,由研究生Guy Oren领导的研究人员记录了成对狨猴之间的自然对话,以及猴子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动。他们发现,这些猴子用它们的phee叫声来称呼特定的个体。更有趣的是,狨猴能够辨别何时有人向它们发出呼叫,并在呼叫时做出更准确的反应
“这一发现突显了狨猴之间社会交流的复杂性,”Omer解释道。“这些叫声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只用于自我定位——狨猴用这些特定的叫声来标记和称呼特定的个体。”狨猴在对话中。来源:David Omer实验室该研究还表明,狨猴群体中的家庭成员使用相似的声音标签来称呼不同的个体,并使用相似的发音特征来编码不同的名字,类似于人类的名字和方言。这种学习似乎甚至发生在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狨猴身上,这表明它们从家族的其他成员那里学习了声音标签和方言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声音标签可能已经进化到帮助狨猴在茂密的雨林栖息地保持联系,因为那里的能见度往往有限。通过使用这些电话,他们可以保持社会联系,保持团队凝聚力
Omer说:“狨猴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中,像人类一样一起照顾幼崽。”。“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它们面临着与我们早期前语言祖先类似的进化社会挑战,这可能导致它们发展出类似的交流方法。”。图片来源:David Omer's Lab Bareket-小狨猴。来源:David Omer的实验室这项研究为社会交流和人类语言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见解。狨猴用特定的叫声互相标记的能力表明,它们已经发展出复杂的大脑机制,可能类似于最终导致人类语言的机制
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如何进化的,以及我们可以从这些社会性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身上学到什么开辟了令人兴奋的途径
More information: Guy Oren et al, Vocal labeling of others by non-human primates, Science (2024). DOI: 10.1126/science.adp3757.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p3757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
Provided by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
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