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侏罗纪岩石中发现了两种鸟类化石
这些岩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49亿年前。这些化石填补了鸟类早期进化史上的时空空白,并提供了迄今为止鸟类在侏罗纪末期多样化的最佳证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多样化的群体。某些宏观进化研究表明,它们最早的多样化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期(大约1.45亿年前)。然而,鸟类最早的进化历史长期以来一直被高度零碎的化石记录所掩盖,始祖鸟是唯一被广泛接受的侏罗纪鸟类
尽管始祖鸟有羽毛翅膀,但它与非鸟类恐龙非常相似,特别是由于其独特的爬行动物长尾巴——与现代和白垩纪鸟类的短尾巴形态形成鲜明对比
最近的研究对始祖鸟的鸟类地位提出了质疑,将其归类为鸟类的姐妹群——恐鸟龙。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侏罗纪鸟类的明确记录
郑氏小蠊的三维重建。图片来源:任文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两块化石中的一块命名为郑氏八米诺斯化石。这具化石显示了一种独特的特征组合,包括衍生的鸟胸鱼类鸟类肩部和骨盆带,以及类似于非鸟类恐龙的准同构手部结构
这些特征突出了镶嵌进化在早期鸟类发育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郑氏小蠊有一个短尾,末端是一种名为pygostyle的复合骨,这一特征也在活禽身上观察到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王教授说:“以前,最古老的短尾鸟记录来自早白垩世。郑氏斑尾鸟是唯一的侏罗纪鸟类,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短尾鸟,将这种衍生鸟类特征的出现推迟了近2000万年。” 1.5亿年前郑氏八目鸟的照片和解释性线条图。图片来源:王敏这是一棵进化树,显示了郑氏小蠊的位置,以及形态空间,说明了不同身体部位的模块化进化。图片来源:王敏一种可能来自1.5亿年前郑和动物群的侏罗纪鸟类变种。Image caption:王敏研究人员使用了几种方法来探索郑氏小蠊在鸟类进化树中的位置。结果表明,郑氏八目鸟是刚刚从始祖鸟进化而来的,是最古老的鸟类之一
该研究的合著者、IVPP的周忠和博士说:“如果我们退一步,重新考虑始祖鸟的系统发育不确定性,我们就不会怀疑正河巴米诺斯是真正的侏罗纪鸟类。”第二块化石是不完整的,仅由一个furcula组成。研究人员进行了几何形态计量学和系统发育分析,以探索其与其他非鸟类和鸟类兽脚类恐龙的关系
有趣的是,研究结果支持将这种疣状目鸟类转介到鸟粪目,这是白垩纪鸟类的一个多样化群体。然而,鉴于其保存不佳,该团队没有根据这块骨头命名新的分类群,它在鸟类中的位置需要进一步的化石证据
More information: Min Wang, Earliest short-tailed bir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China, 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4-08410-z.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10-zJournal information: Nature
Provid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