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惊人的速度加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种植作物或采伐木材。虽然各国经常通过这些活动破坏本国境内的生态系统,但它们也通过外包农业生产,即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或木材,在推动海外栖息地丧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其他国家破坏森林来生产出口产品
普林斯顿大学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量化了各国通过将消费的环境成本转移到国外而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程度 研究人员研究了24个高收入国家对7593种依赖森林的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影响,综合了2001年至2015年的经济贸易数据、卫星衍生的森林砍伐地图和物种范围信息。通过将森林损失数据与物种分布的综合地图相结合,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热点”,并量化每个物种栖息地丧失中可归因于每个发达国家进口的比例“很难追踪各国对其境外环境的影响,”主要作者、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的博士生Alex Wiebe说。“通过将卫星图像与经济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相结合,我们现在能够首次准确测量和绘制各国对世界各地物种的影响。”
国际影响的巨大作用根据结果,24个发达国家从境外进口木材或作物造成的消费驱动型森林砍伐,除了各自在国内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外,还造成了依赖森林的脊椎动物所经历的全球范围损失的13.3%。平均而言,这些国家造成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损失是其国内影响的15倍,其中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24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国际影响高于国内影响
该研究的合著者、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公共事务教授David Wilcove说:“通过进口食物和木材,这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输出灭绝。”。“全球贸易分散了人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促使较发达的国家从热带地区较贫穷、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国家获得食物,导致更多物种的损失。”该研究的结果还揭示了各国对离其最近的热带地区物种的影响往往最大。例如,美国的消费对中美洲的野生动物影响最大,而中国和日本的消费对东南亚雨林地区的物种影响很大
此外,研究结果强调了国际贸易对濒危物种的不利影响。根据这项研究,在研究期间,25%的极度濒危物种的范围损失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国际消费造成的
Wiebe解释说:“通过越来越多地将土地使用外包,各国有能力影响世界各地的物种,甚至比在本国境内更大。”。“这代表着野生动物面临新威胁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与依赖Phys.org获取日常见解的100000多名订阅者一起探索科学、技术和太空的最新进展。注册我们的免费时事通讯,每天或每周获取重要突破、创新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我们如何看待保护以及物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模式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通过分析这些模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哪些物种最有可能灭绝,并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Wilcove强调,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需要合作,以推进栖息地保护,确保更可持续的贸易实践 Wilcove指出:“全球粮食和木材贸易不会停止。”。“重要的是,进口国要认识到这种贸易对出口国的环境影响,并与这些国家合作减少这些影响。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促进栖息地保护和可持续农业而受益,因为生物多样性使所有国家受益。”Journal information: Nature
Provid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
2025-03-14